春和景明,天朗气清。浙理HR精英研习营第三期如约而至,人力老师、研习营学员与在校人力学子们相聚于浙江理工大学临平校区,在交流探讨中链接伙伴、链接知识、链接成长、链接未来。

主持人黄艳对到场的嘉宾表示感谢,对到场的师生校友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本期活动的三个主题,分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国内代表性学者研究脉络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底层操作系统及标杆实践比较:基于华为、阿里的管理分析与基于战略分解的绩效管理。期待各位学员通过此次学习能够在热烈的交流中升级认知,在积极的讨论中快速成长,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薛宪方老师从“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这一主题展开,说明了理论研究的三大关键价值:对纷繁复杂的实践进行模式识别、对片面深刻的设想进行极型检验与对动态多变的未来进行模拟迎构。随后,薛老师以幽默的演讲方式,向各位学员介绍了相关的理论研究方法,如文献分析法、人物志法、网络报道分析法、微信群信息分析法与实地观察法。并从为了谁(合法性)、怎么做(权威性)与去哪里(价值性)三个角度出发,带领学员们深入剖析了组织制度理论,拉近了学员与理论研究之间的距离,学员们也领悟到了理论是“组织体系的去人格化、协作体系的人情世故、价值体系的社会建构”的深刻含义。现场反响热烈。

最后,薛老师对国内代表性人力资源管理学者进行了介绍,并简要梳理了相关研究进展,进一步带领学员了解理论研究的现状,给大家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具有华为与阿里双料HR背景的吕同超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特点:长期主义、熵减和进化;说明了华为人力资源体系模型的总体目标:建立一整套能够吸引优秀人才、激发组织和个人活力、促进组织与个人共同成长、支撑公司战略落地与商业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任何一个卓越的组织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体系,这个语言体系承载了组织的文化与价值观。”吕老师强调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是用“熵减与开发”持续激发个体的创造活力,核心理念框架是“在继承中发展”。
关于人才管理方面,吕老师认为其核心在于牢牢把握住人才为我所知、人才为我所用、人才为我所有,从而更好地实现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
最后,吕老师深入讲解了华为的薪酬分配体系(价值分配、职位评估与工资管理政策等)与企业文化(演变与发展历程、核心价值观解读与亚文化等),全方位多角度介绍华为的人力资源,令学员受益匪浅。


除此之外,吕老师还通过案例的形式对阿里巴巴人力资源进行分析,并从业务、文化、现在和未来四个方面介绍了阿里巴巴管理体系核心关键要素——使命愿景,同时也带领学员们深入探究了阿里巴巴的HR阶段推进、价值观演进历程、人才观等。
最后,吕老师将华为与阿里巴巴的人力资源进行对比,从环境、成功要素、人才管理模式、HR管理模式与文化表达、风貌气质等冰山之上的不同业务,以及冰山下的不同理念展开,带领学员们探究华为与阿里巴巴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引导学员们思考华为与阿里的业务在走向多元化的演进中,各自需要变与不变的是什么。吕老师认为HR进修之路应当是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从而成就滔滔不绝的业务。因人成事、借事修人。

张文彬校友通过对国内某知名制造业基于战略目标分解的绩效考核升级进行分析,从高、中、低不同层级的岗位,向学员们展示了相关的考核指标。其中以高层岗位为例,详细讲述了其绩效考核的调整过程,如从业绩类指标为主转向经营类指标为主等。
此外,张文彬校友详细展开了战略承接流程的介绍:阶段1构建目标体系、阶段2构建考核体系、阶段3签订对赌契约,带领学员学习具体的战略落地过程。
最后,张文彬校友与学员进行了互动交流,以亲身为例向学员们展示自己身为人力岗位的三个考核指标,分别是组织、机制与人。其中张文彬校友认为组织类指标挑战最大,并引导学员思考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如何发挥效率最大化等问题;而机制灵活性最大,只要在相应规则内执行仍拥有较多的自主性。

随着本季度研习营的圆满结束,魏孙贤会长带领学员回顾了其中的精彩瞬间及宝贵经验,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蓝图。
在不断变化与进步的道路上,研习营预计将作出以下调整:在项目推广和招生方面,将逐步过渡到采取专场方式,以此更精准地吸引目标参与者,同时进一步扩大项目的影响力。此外,研习营将继续努力维护并发展这一连贯性。为了丰富内容并提升研习营的质量,未来会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通过联合举办活动和交流想法,共同打造更加多元和深入的学习体验。期待着在未来的活动中,能够与各位携手共进,不断探索并实现更加卓越的教育成果。





浙理HR精英研习营第二季
第三期圆满结束!
第二季圆满收官!
期待第三季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