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金秋,情谊绵长。9月6日,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丝绸学院)丝绸91(2)班的二十余位校友在毕业三十周年之际重返母校,共同开启了一场穿越时光的温馨重逢。
清晨九时,阳光透过树梢,洒在文一路校区熟悉的林荫道上。校友们步入这承载着无数青春记忆的校园,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往昔的时光里,教学楼、图书馆、操场……每一处都唤起了他们深深的怀念与感慨。

随后,校友们抵达下沙校区,在桂花园三楼共进午餐,畅谈往日趣事,当年的欢声笑语仿佛仍在耳边。

午后一时,校友座谈会在17号楼312会议室正式召开。学校对外联络中心(校友办)主任寿萌吉,纺织学院(丝绸学院)党委书记苏淼、党委副书记张孝凤以及纺织品(丝绸)设计系教师洪兴华共同参会。会议由学院校友联络中心主任章煜主持。

座谈会上,校友代表林海涛首先发言,他深情回顾了三十年前与同学们在母校共度的求学时光,分享了课堂上的智慧碰撞、寝室里的欢声笑语以及实习期间的团结互助。他还介绍了同学们毕业后在纺织工程、国际贸易、时尚设计、科技创新等领域的辉煌成就与个人成长轨迹,对母校和恩师的辛勤培育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强调,浙理人精神是他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寿萌吉代表学校向校友致以诚挚问候与衷心感谢,感谢校友们多年来对母校的持续关注与支持。她围绕学校的“12345”发展概况,全面阐述了学校当前的发展战略与建设成效,特别强调了校友组织在汇聚资源、深化合作中的桥梁作用。她指出,校友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母校永远是校友们最坚实的后盾,期待未来双方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苏淼围绕学科架构、专业设置、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学院的发展历程与全新格局。她指出,学院已逐步转型为研究型学院,近年来,取得了多项国家级重要奖项与荣誉。同时,她还深情回顾了纺织丝绸专业的历史传承与行业贡献,对校友们的未来发展寄予了厚望。

张孝凤则向校友们通报了学院在本科生招生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学院通过拓宽宣传渠道、加强与生源中学合作等举措,不断优化生源结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纺织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

洪兴华则从科技前沿角度,分享丝绸产业在智能化、数字化方面的创新应用,包括数字孪生丝绸、可穿戴健康纺织品和高端智能纺织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

交流环节中,多位校友踊跃发言,结合各自的职业经历和产业视角,表达了对母校的深切感激与美好祝愿。他们纷纷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母校的发展,为学院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后,寿萌吉为丝绸91(2)班同学颁发校友学籍卡,将这份承载着青春记忆的珍贵纪念品送给每位在座的校友。

会后,校友们参观了纺织科技创新馆、丝绸博物馆。

此次活动不仅重新编织了校友之间的情感纽带,也为学院与校友之间的协同发展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纺织学院(丝绸学院)将继续加强校友工作机制建设,广泛凝聚校友智慧与力量,共同推动学院迈向内涵式、创新性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