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浙江丝绸工学院(浙江理工大学前身)收到了一笔三万元人民币的特殊馈赠。这是蒋氏后人蒋世承先生,遵照父亲蒋抑卮遗愿设立的奖学金。蒋抑卮为浙江史上著名绸庄蒋广昌绸庄的创始人蒋海筹先生之子、浙江兴业银行的创始人之一。当时的三万元,相当于普通教师数十年的工资。
蒋世承先生1925年出生于上海,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曾任职于天津河北工学院,杭州磁带厂等单位,也是杭州市第五、六届政协委员。
蒋世承在其回忆录《人生三味》中提到,1985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黄浦区分行将“蒋海筹、蒋余氏委托保管财产合同”名下的全部款项发还给蒋家。彼时,蒋世承建议取其中三万元,捐给杭州丝绸业作奖学基金,家族一致同意。后经浙江省政协协助,于1985年10月3日,在丝绸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浙江丝绸工学院(今浙江理工大学)丝绸工程系设立人民币三万元的“蒋海筹、蒋抑卮丝绸奖学基金”。从1987年开始发放,到2017年6月30日全部发放完毕。
当年,蒋世承先生针对这笔奖学金如何发放,曾专门写过一封信。在泛黄的信笺中,他亲笔写下对奖励对象的要求:本科生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中评选,大四学生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研究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后进行评选。要求参评对象“有社会主义觉悟,体格健康,成绩优良,有一定创见、开拓精神和组织能力。”
此外,蒋世承还指出,“参评同学的主课要求78分以上,其它及格即可,重点在于外语,要有一定阅读专业外刊的能力。论文、报告要有独立见解,工作中要有一定组织能力。”既要扎根中国大地,又要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这份跨越时代的教育理念,放在今时今日仍毫不过时。


▲1985年12月,蒋世承先生来信
对奖学金评定办法提出建议
蒋世承还为奖学金的利息设计了三种用途:一是参评者需提交一份本学科或本专业的调研报告,上交后给予50%的旅费补助;二是用来聘请国内专家作报告;三是用来开设丝绸工程史的讲座,供同学们选修。从中,蒋世承老先生对奖学金规划的周全考虑和对丝绸教育的深厚感情可见一斑。




▲蒋海筹、蒋抑卮丝绸奖学金部分申请表
时任浙江丝绸工学院校长张友梅审核签字
33年后的2018年,93岁的蒋世承和夫人程涓女士再次作出惊人决定,继续延续对浙江理工大学教育事业的支持:向浙江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出毕生积蓄100万元,以父亲的名义设立“蒋抑卮先生教育基金”。
“我和程涓以多年来微薄工资的积余再度在浙江理工大学设立教育基金,奖励一线在职教师为培养优秀专业人才有突出成绩者,同时也是传承蒋氏家族的教育情怀。”蒋世承在回忆录中如是说。
▲2018年10月30日举行
“蒋抑卮先生教育基金”成立仪式
2019年9月,浙江理工大学遵照蒋世承老先生的嘱托,印发了《浙江理工大学“蒋抑卮先生教育基金”奖教金评选办法》。这份凝聚着蒋世承老先生知行合一的育人教育理想的文件,不仅明确了奖教金“重师德、重贡献、重传承”的评选原则,更特别注明要在“进校工作三年且在职一线专任教师”中评选,鼓励教师在学术与育人方面取得更出色的表现,评选原则生动地体现了蒋世承老先生甘守清贫育桃李的大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