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名片:殳馨彤,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200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友,浙江妙高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馨彤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浙商女杰。

“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寻找那六便士,你便不会抬头看天,也便错失了那月亮。”《月亮与六便士》中的这句话正是殳馨彤追梦道路的真实写照,从少年到青年,她始终坚定不移地追逐着她的文字梦。
头顶的月亮
殳家祖上世代从医,在医药世家文化的多年浸染下,家中长辈也一直希望殳馨彤会走上祖祖辈辈的道路,立志传承家学。但高考结束后,她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浙江理工大学中文系,走上了与家人希望全然不同的道路。按照她的话来说,“我喜欢写作,我喜欢阅读,我喜欢思考哲学这些东西,所以我就决定,我要读中文系”。她始终觉得,一个人应该去追求他的兴趣和真正喜欢的东西,而中文是她一直坚定的梦想和爱好,浙江理工大学历史悠久,是一所老牌的、有文化底蕴的学校,开设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省内也是拔尖的,就这么简单的理由,就这样坚定的信念,她独自踏上了求学之路。

但即便这条路是自己选择的,殳馨彤在前行的时候也会感到迷茫。“我跟你们一样,所有人都一样,对自己的职业都会有过迷茫,对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也觉得抓不住”。但她把迷茫化作具体的行动。大一进校前,她是全年级唯一一个预备党员,进校后就被授予了班级党支部书记,直接做了学生干部。不过她觉得人应该敢想敢做,不局限在一个工作上,于是她又一口气报了学校、学院学生组织,同时还担任班级委员,参加学校海纳文学社,甚至还修了二学位(法学)。众多繁重的事物压身,可以说殳馨彤的大一生活就是在奔跑中度过的。
大二的时候殳馨彤已经成为校学生会宣传部部长,且是唯一一个以大二身份进入校学生会主席团的核心成员,为了专心做好这份工作,她辞掉了其他干部职位,专心从事学校的宣传工作。

但她的内心始终觉得这不是她想要的,她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并在大量工作的打磨中清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成为一个记者,记者是她能够想象的与写作和阅读最密切的职业方向了。于是在大三这年,她进入校报工作。当时她带的一个干事问她:“学姐,我认为你应该是下一届校学生会的主席或副主席,但是你为什么连竞选都不去竞选呢?”她回答到:“在学生会里担任这样的职位的确是非常光鲜荣耀的,但是它不是我想要的,我的梦想是能够成为一名记者,一个有新闻理想的记者。”带着那些想法,殳馨彤在其后的工作中,都在为实现梦想不断努力着。她拒绝过多的想象,用身体力行的实践去达成目标:加入校报后,她从最基础的文字排版开始学习,再逐渐能独当一面,成为了校报的“今日早报员”,能够写大篇幅的文字报道。“要去做才行,要去实践和完成,才能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这是她对自己大学奋斗的概括。
脚下的六便士
2007年的冬天,殳馨彤大四,得益于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她直接被杭州日报录用为实习生,每天来回于下沙和杭州市区。
杭州的冬天时常有雨,但是那年冬天特别冷,经常会下点雪。“那时候下雪很冷,我也有实习工资,800还是1000来着,第一个月是800,第二个月是1200,后面我们还有一些经营性的收入,然后我就想我去租个房子”,但是她租房不顺,经常在外看房到深夜仍找不到合适的房子。一日下班看房,看到晚上9点多都没有看中,突然又下起了大雪,殳馨彤冒着雪狂奔也还是错过最后一班回下沙的公交车。她蹲在雪地的站台上,很痛快地哭了一场,把委屈和无助彻底发泄了出来。说到这她突然停顿了下,然后笑着问:“你知道为什么哭吗?——因为打车到下沙好贵的。”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踮着脚生活在这个城市,当她要租一个房子,既要便宜又要上班近,还要用微薄的工资负责自己的吃食,那么一分钱得掰成两半用。
痛快哭完后她擦干了眼泪,坐着最晚的公交车到城站火车站,下沙当时算是偏远的郊区,城站火车站有12点前的班车到下沙,她买了票坐着夜班车再回到下沙。在摇晃的车厢和大雪纷飞的夜晚里,殳馨彤想着,“我在这样一个茫茫的城市里,没有亲戚,也没有熟人,只能靠自己自力更生,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在杭州日报社工作了四年后,殳馨彤发现报社记者并不完全是她所想象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虽然考了记者证,在撰写文章之外,她需要学会如何“卖东西”,有时帮助品牌写策划案,定位品牌宣传,拉广告等。这些经验的累积在她未来的工作中增益不少,但始终有着新闻情怀的殳馨彤来的认知里,“记者应该是一个有着社会责任和正义感的职业,主目的不是来赚钱的。”于是她就辞去报社的职位转入浙江省肿瘤医院宣传部,希望在这份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舒适圈。而在入职医院宣传报道的岗位后,殳馨彤也做到了它的“职业天花板”。她凭借自身的新闻敏感度,在外界舆论仍是闻“艾”色变之时,抓住了艾滋病人治疗主题,正向报道了医院接受艾滋病病人的切入手术。通过文字来发掘和表达夫妻、医患之间的爱。这场报道轰动全国,让浙江省肿瘤医院首次登上了央视的新闻报道,使它分文不花地引来了显著的知名度。但在攀缘至“顶峰”后,殳馨彤发现她在医院的宣传工作难以再获得更多的进步了,医院的核心是医疗技术水平,而她分属宣传报导、行政服务类,能倾斜到的资源很少,对她来说这份工作失去了上升的挑战性,于是她决定寻找新的机遇。


但是在机遇到来之前,婚姻意外地使殳馨彤的职业航道彻底转了个方向。“我们永远要知道自己的事业和婚姻的交叉点,一个家庭中总要有主次。”于是,她陪着丈夫投身于自己全然陌生的酿酒行业。工作的巨大转变一度使殳馨彤难以适应,坦言说,酒不是殳馨彤的专业,也不是她最喜欢的东西,但是她一旦开始做一件事,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事情做好、做成。为此,她在贵州省茅台镇待了好多年,决心从酱香酒的发源地学习精品酒的酿制。在制酒上,她多年积累的中文知识派不上用场,她要从头开始学习化学方程式、酒的理化指标、酸酯醛酮等等,掌握自主学习的节奏。在付宇豪大师的带领下,在制酒理论外,她从工厂一线开始学,在车间开始实践,扎扎实实地把酒本身弄明白后,再去学着做销售、做品牌,新的工作就这样一步步从适应到创新。在这样的岁月沉淀中她逐渐爱上了制酒,也渐渐领略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更幸运的是,她在当地长期风俗文化的浸润下找到了熟悉的文字,看到了酒中所蕴藏的丰富国学文化,这激励她重拾当初的文字情怀,再次用熟识的笔触书写新的故事。她在工作之余开始查阅古籍、学习参观文化遗址,找到其中被人忽视的诗词文化和礼仪文化,再以视频号“白酒小课堂”的方式,分享普及白酒中所蕴藏的丰富国学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殳馨彤慢慢地将酒中的文化发掘出来,开创了“妙高台”酒的品牌,以“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的理念,追求踏踏实实,将酒业做得长远。

毕业后殳馨彤的职业跨度很大,各个职业之间也没有什么联系,但人胜在自学,她用终身的学习和不屈不挠的努力克服了所有的艰难,最终获得了成功。同时,她也是受到眷顾的,在经历过跌宕起伏的职业变换后,她幸运地回到了最初的梦想,能够再次成为那个从小热爱写作,喜欢读书的“小女孩”,在国学文化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其实一个小高中生哪会想那么多,就是反正我要读中文,而浙江理工大学还蛮不错的,就这么报名了”,十多年前在校园门口笑意盎然的殳馨彤也没有想到自己今后将会有如此跌宕的生活,但她在波折中,在看似从事着与中文专业无关的事业中,在学中文和在弘扬酒文化与传统国学文化中,她找到了内在的契合点,抓紧了她的“月亮”。殳馨彤与文学文字的缘继续着,梦也延续着,只不过以一种更独特或更实在更接地气的方式连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