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联络办公室(校友办)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何纯建:一块化石的无限可能

发布日期:2024-03-01    作者:     来源:     点击:

校友名片:何纯建,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2001级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校友,杭州纯享丝道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图片

健硕自然,简洁干净,粗浓偏直的眉毛,方正稳重的国字脸,这是大部分人对何纯建的第一印象。但在交谈中,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能让人打破这些固有标签。我是一个斜杠中年,一位热爱并专业于潜水、户外、滑雪、健身的摄影师。虽然本职工作是一位西北丝绸之路研学公司创办人,但何纯建如是介绍自己,没有一点犹豫。40岁的他喜欢叫自己化石。化石经过历史的沉淀,包罗万象,总结过去的经验,坚不可摧,就像他对未来不断突破进取的人生写照。

浙理工的风华岁月

何纯建永远忘不了填高考志愿的那天,作为一个理科生的他,毅然决然地填报了浙江工程学院的热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

向来跟数理化打交道的他没有选择传统的道路,而是奔向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他想起小学时的自己,没有系统学过艺术的他,却能够在严苛的艺术课老师手下拿到全班唯一的三个满分,这无声的鼓励和肯定给了他极大的信心。艺术的种子终于在十八岁的何纯建心中发芽,特别难忘,我当时希望可以通过这个专业走向艺术

少年人年轻气盛,满怀壮志和激情,但万事开头难,在成功之前,人总要经历磨练。2001年,浙江工程学院成为首批入驻下沙的大学,全新的下沙校区并不是很完善。只有一个综合教学2号楼,足球场都还在建设,生活区也只有一区,下沙的其他高校都还没有进来……周围很多田野,杂草丛生,都是未开发的状态。此情此景,难免让何纯建有些失落。但他没有因为不完善的环境而消磨自己的斗志,反而挽起袖口,准备大干一场。

当时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设了相关课外活动,何纯建抓住时机,迅速加入了校学生会俱乐部,着手负责各类晚会(如十佳歌手、公关礼仪等)的相关组织等工作,我们会在二号楼连廊那里筹备一些舞会等,每次策划都很细致,但是成就感会大过辛苦。于此同时,何纯建也不放松自己的学习,四年大学,他很想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扎实,学习上如果有实验,就会坐校车回去文一校区。连轴转的学习生活让何纯建有了一种不一样的充实感,现在回忆起来,他的面上都是怀念和笑意。

图片

图中右一为何纯建

要是让何纯建选择一个大学高光时刻,他一定会选择大三的挑战杯时光。那是2004年,浙江工程学院正式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受学校更名影响,何纯建也想做出一些改变。他通过自己在学生会工作中积攒下的人脉,和沈永亮等队友共同组建了一个优势互补的小团队。在张聿教授指导以及学长学姐的帮助下,团队以数字皱图形纺织面料的应用为项目主题,报名了挑战杯创意计划竞赛,由此开始了日以继夜的调研和讨论。

当时为了得到一个准确的市场数据,何纯建和他的组员们平时省吃俭用,攒了一些钱,利用课余和周末的时间,风风火火跑遍了浙江和江苏所有的丝绸市场。没有带队老师,没有资金补助,有的只是少年们的一腔热血和闷头闷脑不服输的信念。可谓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这样费尽心血的一个创业项目让这群少年得到了浙江省一等奖,全国入围。这也是当时服装学院的首创,当时已经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觉得很不错。趁着这股劲儿,何纯建又在大四时参加了一次科技作品竞赛,也得到了浙江省二等奖,成绩斐然。

扎实的学科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累累的竞赛奖项,构成了何纯建大学四年多彩的生活。直到毕业后,何纯建仍旧不忘母校的栽培,他义不容辞加入了浙江理工大学校友导师联盟,想要用自己的经验去帮助学弟学妹们,我很感谢我的母校,母校的发展也越来越好,我也想给我的母校助一份力。

江边小子的户外梦

何纯建是一个在瓯江上长大的丽水人,因为渔民外公的教育,他6岁时便可以横跨瓯江。

当他还是个毛头小子时,他的外公便经常带着他上江打鱼。有时候在摇晃的小船上,一待就是两天,一生勤恳、经验老道的外公会给他讲关于小船运输货物的故事。这艘小小的船只承载着绚丽多彩的记忆,它曾经随着外公沿着瓯江向下,去温州,去福建,甚至去往了首都北京。年幼的何纯建向往这样自由的生活,一个江边小子十分羡慕这只飘荡潇洒的小舟,他在心中跟自己做了约定,长大后也要这样跑遍整个中国。

大学毕业后,何纯建并没有立马追逐他的户外梦,反而是谨慎地从自己的专业知识入手,尝试着迈出第一步。本以为有了创业比赛经验的自己能比别人更顺利地适应这个社会,但何纯建马上被现实打回原形,他直言,你会发现和社会实战的创业和学校的创业比赛完全是两码事,社会中让我学到的东西会更深刻。

何纯建最初在一家国际贸易公司担任与服装专业相关的职位,后来又自己创业,创办了杭州嫘祖服饰有限公司。最初的创业总是艰难的,三年后,何纯建还是决定再次创业。被生活打磨过后,何纯建除了满腔热血,更多了一些阅历,他将自己的经验沉淀下来,重整旗鼓,毫不放弃。

再次创业,他拾起自己的户外梦,同合伙人创办了杭州纯享丝道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还是坚定不移,还是勇往直前。

第一次登山活动让他印象深刻。那是在云南,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在何纯建面前宛如一座天梯,他头一次尝到体力完全耗尽的疲惫感,每上前一步,都要用上足够的力气。登山时的何纯建并没有想太多,脑子里只有两个词语:坚持,或是放弃。冰冷的空气和灼热的身体在搏斗,高大的雪山仿佛没有顶点,但是放弃绝不可能,他将这个词语从脑海中除去,几乎是凭着精神登了顶。雪山顶的天空湛蓝无暇,群山在脚下,一同登山的伙伴陆续登顶,没有一个人落队。这一刻,何纯建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次登山,这是一次精神的历练,一次对于意志力的考验。

图片

在这之后,何纯建更加热爱户外运动,他觉得自己的工作热情得到了成倍的增长,并在之后一步一步考取了Aida(国际潜水协会)国际自由潜教练资格、SSI(国际潜水学校)美人鱼教练资格、国家山地户外指导员(国职)、国家职业滑雪指导员(国职)以及 IFBB 国际健身教练资格等等。

公司发展稳步进行,近年由何纯建领头开办的青少年研学系列项目热火朝天地进行,同时总部也在敦煌成立了分公司(敦煌纯享丝道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何纯建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在20162017年左右,他大致走遍了全中国,畅游山川大地,领略祖国河山的美丽,将热爱过成了生活。

图片

相机记录的故事

如果要问何纯建他最大的兴趣是什么,那他必定会回答:摄影,它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在大三时,何纯建选修了一门摄影课,在这门课上,他发现了记录生活的另一种方式——摄影。这门课程给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工具,让我可以用更专业的手法去记录这个世界。它便捷,也真实,快门一闪,瞬间便成永恒。

在创办户外运动公司之前,何纯建只是在平常用手机随手记录,但户外运动让他能够接触更多的美丽景色,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单纯的手机记录逐渐开始单调贫瘠。

一次,有人夸赞了他随手用手机拍摄下的照片,这一句赞扬倒是让何纯建想起了被自己放在记忆角落的专业摄影知识。既然学过专业摄影,为什么不用摄像机更专业的记录故事呢?想法产生,何纯建立马付诸实践。他重拾摄影知识,开始用摄像机记录巍峨高山和壮阔江河,记录人情世故,记录自己的户外经历,记录所有他觉得美的事物。

这个小兴趣也让何纯建得到一些意外的惊喜。他抱着尝试的心态给视觉中国和图虫投稿,却在一个星期后意外成为了视觉中国和图虫的签约摄影师。在20229月,他更是举办了一场以无界为主题的个人摄影展,人生有限,但也无界,摄影成了他表达生活态度的方式。

图片

  小小的摄像机(有时是无人机),陪伴他去往零下四十度的漠河记录人文,陪伴他去平均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原拍摄野生动物,陪伴他在南亚三十多度的海底捕捉海洋生物的瞬间……摄影已经无法从他的生活中抹去。2016年开始正式拿起摄影机,而在五六年前我大致走遍了中国,边感悟边学习,记录了很多,生活才是让我拿起摄影机的理由。

图片

从一个江边小子蜕变成公司创始人,何纯建尝试过许多方向,也曾经尝过失败的苦头,但是他永远像一块坚硬的化石,永不屈服。在他的骨子里,就没有过一成不变这个词,如果条条大路通罗马,那么他一定要想尽办法走遍每一条大路,尝试每一份可能性。他说最感谢的还是母校的栽培,感谢浙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