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联络办公室(校友办)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胡凯:在天赋与勤奋的岔路口直行

发布日期:2024-03-01    作者:     来源:     点击:

校友名片:胡凯,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2006级法学专业校友。

图片

201011月参加工作,现任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一级检察官。先后获2012-2013年度温州市学习型党员标兵称号,2014年度温州市检察机关“公诉新秀”称号,2016年温州市第四届十佳政法干警,2017年度温州市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称号,2018年浙江省第十一届公诉标兵。多次在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全国检察官阅读征文活动获奖。

辩中打基础  辩中见天赋

 2006年,身为理科生的胡凯在父亲的建议下,选择了浙江理工大学的法学专业。在步入校园的第一天,社团的招新接踵而至,最吸引法学生目光的当属辩论社,自幼内向的胡凯认为自己与辩论这种需要在公共场合发表自己观点的活动无关,更何况在此之前他也从来没接触过辩论。一个读法律的人不会辩论,将来是没饭吃的。辩论社社长的一句话改变了胡凯的想法,在听到社长的劝诫后,一心想做律师的胡凯当即决定加入辩论社,为自己的律师目标做铺垫。

 没有人是一步登天的,刚加入辩论社的胡凯并没能在辩论场上谈吐自如。初登辩论赛的舞台,面对咄咄逼人、游刃有余的对手,胡凯表现得有点手足无措。对手的语言就像一把把锋利的朴刀,自己则犹如一只待宰的羔羊,刀刀切中要害。不服输的性格让胡凯面对初次比赛的失利并没有气馁,反而开始思索提升自己辩论技巧的方法,从此胡凯开始了他的辩论修行之路。他每天早上对着镜子读报纸,锻炼自己的口才,顺便了解时事。在基本功日渐提升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辩论能力,胡凯开始观看辩论赛的视频,学习并吸收各个优秀辩手的辩论技巧。在训练的过程中,胡凯发觉自己有一定的辩论天赋,很多时候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就能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还能有条理地反驳对方的观点。胡凯很快迎来了人生的第一场公开赛——理工求创杯,并将自己夜以继日的训练成果在整个赛事中充分展示,与队友们一起拿下了冠军,同时他也一举斩获最佳辩手。从此,胡凯在辩论之路上稳步前行。

良师益友  叩问学术

 胡凯的大一是在辩论中度过的,但作为一名雄辩法庭的知名律师,仅仅会辩论还远远不够,所以研习专业课便成了胡凯大学生活的另一部分。

 在研习专业课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瓶颈,而王健老师就是胡凯能在学业上有所突破的催化剂。胡凯回忆道:王健老师让我知道了一个成功的男人是什么样子的,更让我知道了怎么样才能成为这样的人。胡凯有时候也会受到大学中轻学习氛围的影响变得有些浮躁,王健老师见状便告诉胡凯:想要学好法学,大学四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要待在图书馆潜心研习。在听了王健老师的教诲后,胡凯放下了辩论时的那份浮躁,沉下心来投身于专业课。

 除了被动地接受专业课的知识之外,胡凯开始尝试发表独立观点、撰写论文,走上钻研学术的道路,并渴望在学术之路上有所成就。大三下学期,胡凯鼓起勇气恳请王健老师传授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王健老师念其勤奋好学便欣然同意。接下来的一年半,胡凯便跟着王健老师撰写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是反垄断法。2008年的时候,中国反垄断法刚刚通过不久,连相关的司法解释都没有,研究过程举步维艰,需要反复查阅资料和不断论证。这篇毕业论文前前后后修改了20多稿,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这篇文章发表在了《经济法研究》(第七卷),胡凯也成为了第一个《经济法研究》上发表论文的本科生。毕业后的胡凯依旧对法学研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并且笔耕不辍,持续撰写学术文章并发表在各大刊物上,这也符合胡凯学习型检察官的定位。

图片

图为胡凯本科生时期与王健老师合作的论文

实习明理  工作明智

 胡凯在大学假期多次去检察机关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他认识了许多检察官,他们并不像刻板印象中那样高高在上,反而会给胡凯许多建议和指导。在司法实务中,胡凯逐渐认识到法学理论和法律条文的重要性,在碰到没有法律条文明确规定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法学理论来对现有法律条文作出解释,从而妥善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同时也暴露出胡凯对法律条文的不熟悉和法学理论功底不深厚的不足,决心回到学校积极查漏补缺。

 毕业后,胡凯并没有按原计划成为律师,而是报考公务员成为一名检察官。2010年刚入职的胡凯虽然有四年的知识储备但没有实战经验,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常常会因为经验不足,在关键问题上难以有所突破,制作审查报告也会丑态百出,公安人员、法官也会因为新人的标签而对其心存疑虑。为了应对这种窘境,胡凯再次拿出当初在大学里学习辩论的决心,一次一次地向资深检察官请教。随着时间的推移,胡凯的办案能力日趋成熟,法律文书也写得有模有样,尤其对庭审分外重视,每次庭审之前胡凯都会写好三纲一书,认真地对待每一场庭审,并将辩论经验灵活地运用到庭审之中,保证自己能在庭上游刃有余。

 作为检察新人,很快迎来了第一次庭审,在师父的陪同下,胡凯摩拳擦掌,很期待自己能够在这一次庭审中大展身手。虽然有着充分的准备,可庄严的法庭和旁听席众多的目光难免让胡凯手心冒汗,好在大学时的辩论经验让他马上从短暂的紧张状态中脱离出来,融入法庭针锋相对的氛围之中,最后胡凯在面对被告人死缠烂打的情况下用一份一份有力的证据成功地指控犯罪。

 胡凯十几年如一日,办理好手头的每一个案件,包括阅卷、讯问、制作审查报告、庭审等,办案过程中的每一份法律文书都要经过字斟句酌。经过大量案件的洗礼,胡凯获得2017年度温州市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称号,2018年浙江省第十一届公诉标兵。

心系社会  学以致用

 胡凯并不留恋这些虚名,他认为还有很多社会问题仅仅依靠法律是没办法解决的。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发展的潜力是无限的。毕业多年后,胡凯学的不再只是法律,而是各行各业的知识。想要成为学习型检察官,知识面仅停留在法律方面是完全不够的,胡凯每天都有阅读各种专业书籍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新型犯罪(新型计算机犯罪、洗钱犯罪)的脚步,成功办理更多相关案件。

 作为瑞安普法讲师团的一员,胡凯积极参加普法工作。他跟工商联一起给企业家普法讲课,防止企业内部出现贪腐问题,同时也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法律环境,作为小学的法治副校长给学生、老师、家长科普校园霸凌以及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知识,让法律护航未成年人的生活。胡凯参加普法活动的初心不是在矛盾发生的时候去解决矛盾,在纠纷发生之后去解决纠纷,而是让市民们通过法律预防矛盾和纠纷的产生。

用漫不经心的态度

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严格的自我要求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勾勒出胡凯的工作画像。但他在生活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况,胡凯在日常生活中比较随意,穿衣服只求宽松舒适,生活环境也只求整洁,完全体现不出工作中的紧绷,反而多了几分漫不经心。

 为了缓解压力,享受自由与风拂脸颊的感觉,胡凯选择了摩托骑行。胡凯自嘲自己在生活中有点闷,而摩托骑行则能让他释放自我。没有特定的线路,拿起头盔插上钥匙,叫上几位友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摩托骑行。没有目的地,只求随遇而安,正如他对于自己生活态度的描述:用漫不经心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图片

图为摩托车骑行时的胡凯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爱好,胡凯都是有明确的定位和目标。他没有选择在人生路口上徘徊,而是在确定目标后直接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新道路,或许这条路上并不一帆风顺,但他也会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