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名片
汤铭,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993级会计学专业校友,现任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分行运行管理部总经理。 在校期间先后任系学生会主席、校学生会副主席。现为浙江理工大学金融行业校友会首届会长、浙江理工大学杭州校友会副会长、经济管理学院杭州校友会第二届会长、经济管理学院MBA校外导师、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校外导师、经济管理学院“彩虹引领工程”首批大学生职业教练。

学术路遥 严于律己锻炼自身能力
1993年,彼时的浙理工还叫浙江丝绸工学院。坐落于文一路88号的校区面积并不大,但景色优美宜人。据汤铭回忆,特别是文一路口学校大门口那条笔直的梧桐大道,一眼望去绿茵如盖,郁郁葱葱,是当时学校最美丽的风景线。谈及选择浙理的缘由,汤铭坦言,自己从小就热爱阅读,从书中了解到西湖美好的民间故事,了解到杭州身为历史文化古城的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历代杰出人物的无限风采。因此,他报考了浙丝院,义无反顾地从遥远的东北来到了浙江杭州。
汤铭用了“充实”二字来概括自己的大学生活。初入大学时,汤铭便对这四年有了清晰的规划。“大学也是小社会,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更要紧是学习如何走入社会,帮助他人也成就自身。”他如是说道,也用持之以恒的努力将这句话付诸实践。汤铭在经管学院攻读工业会计专业,四年中他严于律己,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收获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每个学期都能获得奖学金。汤铭是个很随和热情的人,身为北方大汉的他,有着乐观开朗的性格,喜欢结交朋友和热心助人,因而和老师同学们都相处得自在且融洽。在同龄人中他显得出类拔萃,但他并未居高自傲,而是脚踏实地,为人谦和,始终热忱地向身边人传递温暖,鼓励同学克服困难,面对老师心怀感恩。谈到大学时的恩师与同门时,他总是真诚地娓娓道来。“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两名老师。一位是王丽雅老师,当时任经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老师特别关心我们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不仅关心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关心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现在回想起来,在1993年,王老师就能从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关爱同学,积极解决同学们的心理问题,多角度多措施地做好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建设,真是非常超前且效果显著。还有一名老师是鲍林强老师。1993年他刚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我们学院担任辅导员。虽然同学们一直称呼他为鲍老师,但私下里总是叫他“老鲍”。于我们而言,“老鲍”就像大哥哥一样,始终起着示范引领榜样作用,教给我们太多的工作方法和待人接物的原则,使我们从一名稚嫩的学生,迅速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职场人。”汤铭如是说道。


为了进一步锻炼自身能力,汤铭担任了四年班长,学生会外联部的部长、副主席和主席,正是这些琐碎的事务工作培养了他细致入微的思考能力和杰出的管理能力。汤铭表示,在学生会工作的这段经历使他收获颇丰,因而谈起学生会时他总是笑意盈盈。令汤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他作为经管学院学生会的一员,与大家一同到台州社会实践,通过专题策划从企业拉来了两万多元的赞助费用,这在九六年绝对是一笔“巨款”,这令当时的他颇为自豪。 汤铭由衷地表示,学生会的活动始终丰富得令人难以忘怀,几乎每个学期都会举办大大小小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同学们更早地融入社会,取得领先优势。他们走进中小学校进行宣传和助教,走进企业和商场进行调研,一切事宜皆由同学们自己计划、安排和实施。而学生会的每次活动都能取得圆满的成果,令每个参加人员都收获颇丰。

在学生会的日子里,这里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这个朴实内秀的东北大男孩,他积极地投身于学生会举办的各种活动中,例如从“经管风”到“经管潮”再到“经管虹”等系列活动,以及当时举行的辩论赛、模拟炒股大赛等赛事中,都有汤铭的身影。
除了兼顾学业与学生工作之外,汤铭的课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他担任着学校篮球队和田径队的主力,与同学们一起利用闲暇时间参加社会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如他所言,这样既能自力更生,也能进一步提前进入社会。在学生时代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不断挖掘着自己的潜力,逐渐褪去青涩,成长为更自信且成熟的青年。在毕业时,汤铭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毕业生,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人生路远 脚踏实地拓展职业认知
离开大学的象牙塔,正式地进入社会时,汤铭也有过迷茫和无措的时候。1997年8月,汤铭通过银行招聘直接入职工行杭州分行,先是在西湖支行实习了半年,后于1998年初回到杭州分行会计处工作。对此他表示,刚刚参加工作时,最大的感受是大学的专业学习内容与工作没有太大的关联,尤其是银行自成一套的银行会计制度,与大学的学习的工业会计截然不同。但面对挑战,汤铭始终坚信行成于思,蓄力前行。
汤铭继续保持着大学时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他刚入职的第一步便是利用半年的支行实习期,针对银行特有的会计核算特点,全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他利用休息时间,主动把工行从1985年到1997年的规章制度和文件都细致地学习了一遍,利用大学生学习快的特点,掌握尽可能多的理论知识。天道酬勤,汤铭这半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知识储备,很快就使得他成为工作中“行走的文件汇编工具人”。在日常生活中,同事们遇到需要查找的资料,也非常乐意询问汤铭,而他也总能给出准确的回答,一来二去,汤铭收获了不少同事们的认可与支持。而他入职的第二步便是主动使自己的思维跳到更高的一个层面,去思考如何能将工作做得更快更好。在结束支行实习半年后,汤铭到分行会计处负责支付结算工作。适逢此期间人行新颁布了1996《票据法》,1997年《支付结算办法》,这重新规范和定义了一套新的票据和支付结算行为,也是企业和银行支付结算改革创新新时代的开始。身为刚毕业不久的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汤铭相比老同事们而言,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在接下来这几年的工作中,他努力进一步掌握各种票据和支付结算新知识,以及银行支付结算具体操作实务知识,尽最大可能把自己变成一个单位需要的人才,变成一位有工作能力的人。

在经历了为期三年的基础专业工作的锻炼后,汤铭被调往工行杭州分行新设立电子银行处参与筹建并任市场科负责人。大学期间的学生干部经历使得汤铭很快地适应了由普通员工到管理层人员的角色转变,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也能游刃有余。2002年,28岁的汤铭担任了支行副行长,已经是同期分行相对比较年轻的行长了。工作内容也进一步转变,从分管具体某件工作,变成领导和组织协助一个支行的内部管理和会计核算运行。汤铭表示,担任领导的感受就是必须树立起良好行为的典范,拥有宽阔的胸襟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同时要自信与睿智,以创造愿景、解决问题和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以富有感染力的热情去教导员工,需要带领整个团队一起奋斗,要尽可能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
汤铭对于银行行长这一职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坦言,作为银行行长,特别是曾经担任杭州江城、武林和羊坝头支行的行长,有时候最多需要管理几百名员工,管理近千亿元存款,几百亿贷款,感觉身上的压力巨大,但动力也是巨大的。他认为作为工行这样国有银行的支行行长,不仅要以企业家素质经营管理好一个支行,更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引领银行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中心,服务国家经济政策导向,除了确保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外,现在更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从2002年至今二十多年,汤铭也在一步步地不断提高和修炼这些素质,他出色的管理才能与独当一面的领导风范使得他在工作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初心不改 心怀感恩回馈母校
毕业之后,汤铭还一直致力于经管学院校友会的创办和联络,还担任了浙江理工大学金融行业校友会首届会长、浙江理工大学杭州校友会副会长,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积极回报母校的培养。他自13年就开始担任校外mba导师,并举办了浙江理工大学“彩虹引领工程”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的活动等等。谈及如此做的初心,汤铭说,初心来源感恩。他对母校始终心怀深厚的感情,认为自身的成长离不开大学这关键的四年和老师们的精心栽培。他希望校友会是架起校友与母校沟通的桥梁,也是金融行业校友之间交流信息、资源共享、联络感情的平台,能够让大家发挥更大的作用和贡献,激励在校师生,为母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汤铭多次受邀来母校做讲座和交流,先后参加行长面对面座谈会、金融危机的启示和应对研讨会,他的分享使得许多同学受益匪浅。而面对当下的经济形势,他也对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职场经验和建议:首先,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无论是长期规划还是中期规划,它都将帮助你更好地准备自己的职业和人生目标。其次,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未来在职场的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再者,永远不断提升自身价值,特别是注重拓展最新的技能,或根据自身薄弱环节,完成针对性的培训,这将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最后,职场上保持积极的态度非常重要。这包括了热情、勤奋、耐心和用心实现公司目标的信念。无论何时何地,不要忘记彰显出你的良好态度,让他人认可自己,做事先做人,成功地树立自己的标签,这些也是成功进入职场和发展职业的重要条件之一。 初心不与年俱老,奋斗永似少年时。时光荏苒,不觉间已二十多年春秋易序,离开学校后,汤铭在银行业深耕多年,一路奋斗,在行业发展中书写了独属自己那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论是在学习或是工作生活中,汤铭从未停止追求卓越,他顽强拼搏、勤勉尽责、勇于挑战的精神铸就了他的成功。而他也用持之以恒的决心与脚踏实地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奋斗的真谛。怀着对浙理的赤诚和热爱,汤铭将继续关注母校的未来发展,也将带着厚德致远,博学敦行的态度,继续前行。